从模式和运营上看,青年菜君应该是一个很轻的项目,绕开了库存和最难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,那么,为什么这样一个好项目却在昨天被爆出来融资受阻,运营困难的事呢? 第一、用户定位不够细分,需求把握不到位 青年菜君定位的目
虽然杨宁有三段创业经历,但除了第一次创业自己投入了50%的精力在管理和杂事上,其余两次创业自己都会投入70%以上的精力在技术上,加上不分昼夜的996和加班,他认为自己的技术实力不但没有落后反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。 说完了谁会买,那么我们应该从哪里找这些买家呢?我是不是可以找一些我以前的哥们、投资机构的熟人接手?的确,转让时找熟人接手可以,这里面有利有弊。好处就是双方之间有一个信任基础,但是也不能忽略其中的弊端。 但是,假如说转让的主权,在最初的投资协议里有涉及到关于这个回购条款的话,一般你可以和大股东进行沟通,你可以继续继
传统媒体人包括我自己过去也一样,高估了自己过去的优势、背景,产品化的能力不够,并不能把这些人和事连接在一起,从而变成产品。 2016年,寒潮汹涌。 李进就是那个在通往财务自由的
“很难很难。
和我一起打工的都是印度裔的男人,但人家一片儿都不会帮你搬。 失败无关上市 不追求品质才是真因 有人说,俏江南之所以会沦落到今天的地步,完全是因为和资本联姻,仿佛张兰当初能够拒绝投资,就能保住俏江南。
那是80年代末,中国掀起了“出国淘金热”,不少人都奔赴大洋彼岸打拼。 在张兰的一手打造下,阿兰酒店就变成了南方的竹林,新奇的装修和菜品相结合,让她的酒店迅速有了知名度,食客慕名而来,生意兴隆。 2006年,张兰耗资3亿打造了兰会所,虽然有利于打造俏江南“高端奢华”的品牌,但3亿已经是俏江南3年的净利润了,可以说几乎抽干了俏江南的现金流。
除此之外,张兰还得八面玲珑,多方应酬,“来的都是客,全凭嘴一张。”开餐馆,从古至今是“江湖”行当。
1、重营销不重产品 有网友说:我们提到俏江南,第一反应不是他家有什么好吃的菜品,而是大S、汪小菲和张兰,这就说明了一切! 做营销,俏江南是成功的,从耗资3亿的兰会所,再到汪小菲和大S的婚姻,俏江南不断占领着头条,在大众心中有着极大的知名度。
1992年,张兰租下了北京东四大街一间102平方米的粮店,开起了“阿兰酒店”,为了能让酒店更具特色,她一个人跑到四川郫县,带了一帮当地的竹工上山砍竹子,用火车把13米长碗口粗的竹子运到了北京。以上三点我都做到了,也还没有成功,可见说这话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。
你想想自己是什么品牌定位是什么?中老年品牌?潮牌?小清新?白领丽人?你明确过自己是做啥的了吗?别灰心,如果还想吃这碗饭就只能不断学习。这就是所谓的流量,说白了不给天猫钱商家就没有流量。
大家都知道我是女海归设计师,听起来很牛逼的样子,却把生意做得一团糟。同样的质量,同样的面料,款式变化一点贴在不同的牌子就是不同的价格,(同行也许会拍砖,但事实便是这样)。
刚买一年,价格掉一半